做有品格的人(转载)
在我们离开南加州来中国之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震撼了我们整个社区,在父母中引起不小的反响。这则新闻说的是三个十来岁的亚裔男孩用高尔夫球杆把一个黑人男孩殴打致死,并把死尸藏在其中一个男孩的宝马车后备箱里,他们后来被警察逮捕。据报道,这三个人全都是学业成绩全优的高三学生,来自条件不错的附近的社区。其中两个要去读耶鲁,一个要去读斯坦福。如此前程似锦,他们为什么会用如此麻木无情的行为让自己踏上毁灭之途呢?当媒体深入探究他们的家庭背景时,发现他们的父母都称得上是模范市民:医生,律师和成功的职业人士,全都工作勤勉,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
这些孩子可不是你头脑中的典型罪犯,他们既没有受虐待的生活经历,也无需为反抗社会的不公正而苦苦挣扎,而是可以享有各种你能想象得到的好条件。如果这些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竟变成冷酷无情的凶手,那么对那些不能提供理想条件的家长来说,还有何希望?
经警察深入盘查后,报道说事情一开始时是这样的:打完一轮高尔夫后,这三个男孩开始戏弄给他们当球童的黑人男孩。那男孩当然要反抗,他们就决定进一步戏弄他,于是把他包围起来,用他们昂贵的高尔夫球杆击打他。显然,他们玩笑开得太大了,结果打死了那个男孩。把他的尸体扔进车的后备箱之后,他们就离开球场去吃比萨,接着就回家睡觉,显然对此不觉得有多么后悔。
这是一件意外事件,还是其父母或别人本来可以预见的事件?经过进一步的调查,报道说这三对父母都是忙忙碌碌的职业人士,几乎没有时间陪他们的孩子。他们给孩子各种可能拥有的物质条件,帮助他们领先了他们的同龄人。对他们的全部要求就是一张完美的成绩单,其他什么都不要求,因为父母没有时间。这些男孩子花大量时间彼此混在一起,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他们脑子里,杀死一个他们认为是对社会毫无价值的黑人男孩,简直就是主持社会正义,他们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如今,他们将拥有大量的时间对此反思,因为他们要在监狱里度过他们生命中最好的年华。
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品格的重要:“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2008年下半年的大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和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涉及的一系列华尔街丑闻,都有同样的潜在危机:品格低劣。令人吃惊的是,骗子越富,他窃取的钱越多(穿意大利名牌服装,开奔驰车),而他所制造的伤害范围也越大。如今判断一个人也越发“容易”了,只需要看看他身上看得见的标签,比如他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或者他持有哪种文凭,而不需要花时间去了解他的内在自我,假如其中真有什么实质内容的话。
品格是根
深度和品格有何关系?假如我们从自然界找类比的话,我们看到一棵雪松和一棵竹子要长到一样的高度,雪松花的时间要比竹子长得多。事实上,为了得到更快的回报,一个农民可能就宁可种竹子,而不愿种雪松。然而,当暴雨来临,狂风一刮,竹子轻易就被吹倒,而雪松却屹立不倒,历尽狂风暴雨而继续存活。
品格就是看不见的根基,平静的时候在地下生长,暴风雨袭击时就把树牢牢地护住。暴风雨来临前没有人知道它就在这里,但当你需要它时,你再发现根基不在这儿或根基不够深,那就为时晚矣。要培育根基,并使其深深扎根,是要逆文化的,也不令人愉快,更是一时看不到成效的。当动荡时期一到,别人就聚向有深度的人,获取他们所提供的信心,安全和庇护。
傅士德曾这样写道:“肤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诅咒。”我们这个社会浅薄成风,道德失陷,物欲横流,什么都追求快速。每件东西,从方便面、快餐、电子游戏、动画片,到快速冲洗照片,都在高速运转,我们一切都想微波化,太缺乏耐心,甚至连额外的几秒钟都不愿等。
同样,在儿童抚养领域,我们也想要我们的孩子立刻出结果,快速成才,还总是寻找所谓“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我们不喜欢的问题。然而,要养育有深度的孩子,却与这个文化所代表、所叫嚣的,以及在每个电视、电梯间和出租车屏幕上所宣传的一切背道而驰。为养育出有深度、有个性的孩子,就请准备与流行文化背道而驰吧。
品格从何而来
品格的第一种反文化特征是它不图快,舍得花时间。树越强壮越高大,培育支撑这棵树的根基所花的时间就越长。农学家会告诉你,橡树的根基重量至少要占整个树干重量的1/5,才能支撑它的正常生长。这些根基将在树下面扩展出一大片面积,以提供适合的固定之所。
与流行的观念相反,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在塑造孩子的品格上,与在那些外在的、看得见的事情(比如他们的学校表现、智力强化或发展)上花同样多的时间。不幸的是,作为父母,你将在孩子发展的各个阶段,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使你质疑你的选择是否明智,这将迫使你在与流行文化背道而驰方面亲自树立一个榜样。
关于根基的第二点,就是他们总是又瘦又长,因为他们需要从周遭的土壤里吸收养料,使其表面面积最大化。在西方有一句谚语:“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即你所食)与此相仿,肉吃起来就像用来浸泡它的香料,一棵树也会吸收它周边土壤里的任何养料。不管你们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让他们接触到相关事物,我都希望你们是孩子最初的影响来源,而不是从农村来的、对你的家庭经历或教育背景毫无了解的女保姆,也不是你年迈的父母亲。他们主要的关注点只是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每一项欲望,尽可能使他舒适安全,而不会有意识地训练他拥有好品格。
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要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适当的平衡关爱和管教,花精力训练孩子。当根基幼小、尚未成熟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都有赖于早期获得的养料。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习惯就发生了。如果你建立了坏习惯或没有形成情感联系,你就不得不在以后花更多的精力去修补伤害或克服坏习惯。
糟糕的是,当今的文化潮流会想方设法通过某些带有欺骗性的观念来剥夺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如父母需要挣更多的钱,来买更多的东西或支付更花哨的教育,还要买车,买房子。你的孩子和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在一起待的时间越多,这个人或这个东西对他的影响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自然规律,不用谁专门向你指明。你将不得不为保有和你孩子相处的时间(既要数量,也要品质)而战。
面临的挑战
孩子发育的每个阶段,对你来说,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首先,另一些你认识的孩子可能会走路早一点,或许他们的肌肉和脑子发育会快一些。与此同时,各种工具也纷纷出现,商家总是花言巧语地告诉你,用了这些工具,能让他们比别的小孩走得更快说得更好。比如,有一些亲子班,用古典音乐或其他经典诗歌或文学作品配上DVD,不断读给你的孩子听,以刺激他们的头脑发育。
稍后,隔壁女孩只有六岁就赢得了演讲竞赛,而你的男孩仍在为讲出完整的句子来而苦苦奋斗;有个神童八岁就在弹巴赫协奏曲,而你的孩子则只能勉强用双手在钢琴上弹一段简单的旋律;另外,还有个数学天才,可以解决复杂的奥数难题,或者还有个游泳冠军,每天练习二到四个小时。
别人的成果或业绩,这都是看得见的,总能使我们对自己孩子的平凡大感失望,而且,在别人获得生活中更有利条件时,为什么我们要在孩子的品格上花这么多时间呢?别人会给你建议,当你使用特殊的家教体制或让你孩子报名上哪种课,你的孩子也能显得很牛,甚至超出你的想象——将来他们能上清华北大,刚毕业就能找到一份薪酬优厚的工作,花钱供你去国外旅行……这些全都是人们大声嚷嚷着展示的看得见的东西。不过,当暴风雨来临或生死攸关之际,这些有形的东西在你孩子的生活里就不起什么作用了,无论他在干什么大事或小事。
那么,除了不断改善你自身的品格和深度,你如何让你的孩子接触到那些有品格、有深度的人呢?以下就是一些建议:
※ 首先,自身要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人。要不断反思,学习,进步,更新,并深刻思考各种事物。
这种生活方式会感染你的孩子,因为他们自身要变成有品格的人。
※ 读由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深刻的人写的书或其他作品。
这些作家能成为你孩子的导师,影响他的思维,强化其价值观。
※ 像精心挑选阅读作者那样,细心地选择来访的客人,热情款待,在家里招待各种各样的人,让你的孩子认识
他们。无论他们是来吃一顿便饭,还是过夜留宿,或是在城里午饭时来见个面,让你的孩子和来自不同背景,有意思的人保持一份亲密而私人的接触。和别人密切相处也会让你的孩子看清他们所处的世界,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或看待事物的方式。这种交流将弥补他们因读书而形成的单一学习方式上的不足。
※ 在你自己和孩子身上培养一种服务他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使换位思考成为第二天性,而不是偶尔“表演”一下,为了将来能加分,让自己看上去或感觉很不错,或让自己的良心获得安逸之类的。要在孩子们身上培养不需要任何承认或报酬的服务他人的习惯。理查德·福斯特写道:“没有什么能像服务精神一样管教肉体无边的欲望,也没有什么能像不事声张地服务他人一样转化肉体的欲望。” 服务他人有助于你的孩子驯服那种获得认可和成为别人的中心的欲望。
※ 和你的家庭一起开始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庭每个成员应该意识到他是整体中的重要一分子,他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到整个家庭。作家约翰·奥特伯格写道:“真正可靠的社区或许就是以互为仆人,彼此顺服为最大特点,而不是其他任何特点。”当孩子们带着他们对所属社区的责任感的清醒认识成长时,一旦他们长大成人,就会全面地把这种意识带入这个世界。这将给他们的决定增加深度,这样,他们就不再是只享受权利的自我中心的个体,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责任和受欢迎的全球公民。
深度只能在时间和空间都宽裕的条件下培育起来。创造并保持你和孩子单独在一起思考、阅读的时间,而不要用那满是种种任务和家庭作业的计划单子对付孩子。如果我们时代的诅咒是肤浅,那么,肤浅的原因就是混乱的生活:节奏疯狂,空间杂乱,充斥过多的物质产品,无休无止的活动,应接不暇,时间混乱。慢下来,简化你的生活;对与培养深度毫无关系的各种邀请和承诺说不;找到志同道合者,帮你与这种浅薄文化造成的压力逆流而上,以便你们能在过程中彼此帮助的鼓励。
林中分有两条路,而我……我踏上了少有人行的那一条,这使一切全然不同。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著名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
与流行文化背道而驰就是踏上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既然你已经知道那条有更多人走的路会把你带至何处,为什么不试试少有人行的那一条呢?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全然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当暴风雨来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