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人生
從宣教士身上看宣教-將一生獻給中國的奧運冠軍宣教士李愛銳
2008年,奧運會正如火如荼的在中國大地火熱的進行著。由於這個原因,一段人們不所為知的歷史往事卻被提起。那就是在中國出生的一位奧運冠軍-李愛銳,英文名Eric Liddell(埃裏克•利迪爾) 、因奧運的關係又重新的走入了人們的視線。最近一本奧運冠軍李愛銳最權威的體育傳記在中國出版。本書全名是《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英國奧運冠軍》,這是一本由《烈火戰車》電影顧問執筆的力作。本書致力於探討運動和信仰的關係,激勵讀者更愛上帝,更愛運動。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媒體也紛紛報導李愛銳在中國的點點滴滴,特別是中央電視臺也不惜斥資拍攝了有關他的一部紀錄片《濰縣集中營》。但我們發現,這些報導只是片面的記錄了他作為奧運冠軍、集中營囚犯等方面的歷史記錄,但他作為一個在中國大地上為主做工的宣教士一面卻很少提及。本文就著重探討他作為一個宣教士,並從他在體育方面為榮耀主的角度來談談將一生獻給中國的奧運冠軍宣教士李愛銳。
李愛銳於1902年1月16日出生在中國天津。他是宣教士夫婦詹姆士·利迪爾(James Dunlop Liddell,1870-1933)和雷瑪麗·利迪爾(Mary Reddin,1870-1944)的第二個孩子。詹姆士·利迪爾是斯特靈郡德里門鎮(Drymen in Stirlingshire)的本地人,生於一個與當地聯合長老會有淵源的家族。“利迪爾家族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家族”,我們得知,“在一個福音派被視為異端的時代和地方,他們因敬虔而為人所稱道。”[1]。李愛銳天生就是一位體育健將,他在1921-1925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書期間成為田徑比賽和橄欖球運動的國際級運動員。1924年,在第八屆巴黎奧運會上,李愛銳出於信仰的緣故放棄極有希望奪冠的100米比賽,因而以“星期日不跑步的人”而聞名於世。在這次比賽中他奪得男子400米金牌並創造世界紀錄。第二年,出於對中國的熱愛,他回到了天津,繼而在農村服侍中國農民,並於1932年被按立為牧師。二戰爆發後的1943年,利迪爾被日本人關入設在山東濰坊的“外國僑民集中營”,1945年因病逝世於集中營。[2]
聖經中說到:“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但對於當時生活在濰縣集中營的很多孩子來說,李愛銳就是最特別、最明亮的那盞燈。他用自己的信仰將主的榮光彰顯在最黑暗的角落。李愛銳是一名出色的教師,不論是身處集中營還是他自由的時候,他都用他的行動來教導他身邊的孩子。正如箴言二十二章六節所說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句警世良言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呢?我認為,這句話的關鍵點是“道”這個詞。所羅門說的“道”,即指“正義的道”,也指“邪惡的道”。教養孩子“走當行的道”,就是教導他選擇正義的道,拒絕邪惡的道。許多青少年都會經歷一個“質疑既有價值觀念和挑戰社會行為規範”的階段。即使孩子的成長未必像我們希望的那樣迅速和明顯,我仍相信,孩童時期播種下的好種子必將結出果實。[3] 李愛銳就是在童年為孩子播種道德的一個人,他在面對巨大的成功和勝利,僅在奪得奧運冠軍一年之後,就放下了自己在西方可以得到的各種榮譽和待遇,作為一名宣教士,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中國,在天津新學中學,做了一名教師。在中國這大禾場裏,繼續為主得著更多的年輕人。李愛銳在從事體育教學的同時,也積極參與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他曾經擔任過遠東運動會的總指揮,為中國現代體育,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運動員。一九三七年,日軍全面侵華。李愛銳選擇留在了他所眷戀的中國。一九四一年五月,迫於局勢,他選擇一人留下,與中國人民共患難,將懷孕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送往了加拿大,而他自己卻被日軍拘捕,並於一九四二年關到了山東濰縣集中營。在集中營內,他不忘主的重托,繼續教導在集中營內的孩子們,並鞠躬盡瘁,在這裏安息主懷。[4]在他的墓碑上這樣寫著:“他們應可展翅高翔,如展翼的雄鷹。他們應該競跑向前,永遠不言疲累。”而就是這樣一隻本可展翅的雄鷹,為了主的事工,為了他所熱愛的宣教事業,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
這樣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一個出色的奧運冠軍。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放下一切的名譽與地位。不禁讓我想到了杜甫在《曲江二首》裏的名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生”。但是李愛銳卻是用一生的時間來“細推主理”,並將喜樂代給了他所熱愛的中國人民和他摯愛的年輕學生們。並用自己的行為來實踐自己的信仰。正如他在一九二四年奧運會期間堅持不在星期日跑步,他認為,還有其他的運動員可以為英國爭取榮譽。但是一個人的信仰,是不能夠隨便改變的,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然而在當今中國,一方面是信仰的迷失,一方面是伴隨各種大賽金牌累年上升而歡呼的,卻是學生體質、青年體質、軍人體質 、公眾體質節節下滑 的悲哀。人們日益崇拜極少數“贏家通吃”型的姚明、喬丹式人物天文數字般的收入與蓋頂的輝煌,卻不見大多數運動員“身體潛能被惡意挖掘” 而落下嚴重傷殘與病變,甚且其中許多人退役後窮困無他技以謀生 。從運動員到體育管理機構,到整個大眾的體育文化精神,是變得更健康了呢?抑或是危機日深? 奧運會歷來被認為是促進世界和平的盛會,然而,如果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理念與精神世界不健康的話,真正的和平會到來嗎?[5]
不管是派遣到中國的宣教士、奧運冠軍還是在日軍集中營內的囚徒,外在的身份,從未讓李愛銳改變,他在內心一以貫之,堅持和實踐著他的樸素的信仰,因為堅持信仰,他把生命的輝煌,留在了奧運史的長河中。這種堅持以強大的力量,穿越了時空,仍然給人們以啟迪。因為實踐了信仰,他把生命的輝煌,留在為濰縣集中營和中國大地。這種實踐閃爍著耶穌基督的光芒,也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
[1]:[英國]約翰·W·凱迪 況志瓊翻譯 《《奔跑人生》》(華夏出版社 2008年 第一版)頁34
[2] 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奧運冠軍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403728/
[3] Ray Pritchard 著 彭芬 李昊譯 《所羅門的智慧》(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6年 第一版)頁21
[4] 《山東濰縣集中營-黑夜中的明燈》,CCTV-10, (2008年10月14日 首播)
[5]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奧運冠軍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