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命的教學讀書筆記

12/06/2009 10:32

改變生命的教學讀書筆記

 

重點整理:

 

文章一開頭就吸引住了筆者的眼球,他提出了一個非常棒的觀點:有影響力的教師,必然是由豐盛生命湧流出來。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學。而支持這樣的一個態度就是謙卑的態度,也就是我們要有一種尚未抵達終點的態度。

 

我們首先要尋求上帝的幫助,他要透過你來工作,但除非他能在你心裏工作,人格是有效教學的器皿。作為一個教師,您必須激起並引導學習者自動自發。身為一位教師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因著你做的,讓學習者做了些什麼。好的教師不能將焦點放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而是應該放在學生所做的事上。

 

在活動的定律中,我們看到:最大的學習總是因著最大投入所帶出的結果。

 

在如何溝通之前,作者提醒我們須要建立共同性,共通性,而共同性越多,就帶來愈多溝通的可能性,當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溝通這個話題時,如何打破所有的障礙,如種族、宗教、性別、社會地位、及道德層次是我們立志學習的人首要思考的問題。正如作者說的,要想真正的傳授知識,必須先建立橋樑。

 

在心的定律中,我們看見教導的過程,是由一個被上帝超然恩典所改變的完整人格,藉著同樣的恩典延伸出去,改變他人的人格。而真正的學習即改變,學習是指你在思考、感覺、行為上的改變。是你在理智、情感、意志中所產生的改變。在如何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中,作者特別提到,你可以在你學生們的面前,成為一個有弱點的人。這樣反而可以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在鼓勵的定律中,作者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即MQ(motivation quotient),就是一個人的動機商數,筆者認同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動機商數遠比他的智力商數(IQ)來的重要。在“行”出來的方面,我們從一個人成熟的層面來看,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行出所教導的“道”的人,並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從內在自動自發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激發動機者,可見鼓勵的重要性!

 

心得評論:

 

筆者從以下這個個例中,明白了釋放的能力與結合的能力的重要性: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小孩在價值、道德、行為規範上,有著驚人的相似,而唯一的主要不同點是在口頭上。當問及他們是否會說謊、欺騙、偷窺,基督徒小孩的回答是“不會”,而非基督徒小孩的回答是:“會,如果這麼做會對我有好處。”但是在實際的行為層次上-兩者並無本質上的差別。

這個含義至少確認了一點,我們是專注於錯事上,也專注於字面上。基督徒小孩知道過約旦河的所有聖經測驗問題,卻沒有經驗到其中的意義。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我們所教導的讓學習者經驗到其中的意義,並且在每日的生活中釋放出聖經這本書的能力。我們往往是誇誇其談的談論了一番真理、生命。但是如何讓這些真理在學習者的生命上承載、如何在學習者的生命上成為活生生的經驗,更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本書從七個原則來幫助我們,並在書中羅列了大量的實例,讓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的反思,並重新思考“教-學”之間的關係。我不得不承認,本書提出的想法,是實際可應用的,並且有些也是顛覆現在傳統的教學的一些方法,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在準備的定律中我看到,在教學的過程中,當師生雙方都做了適當的準備時,將產生最大的效果。那我們的小組、我們的講道是否需要眾弟兄姊妹的會前準備呢?而不是簡單的帶著一對耳朵就來聽聽。試問,一個沒有準備“心”的基督徒,單靠主日講道、單靠主日學、單靠小組,生命學習的效果到底有多少呢?我建議,牧師可以將每週的講道題目在開始前就告訴弟兄姊妹。弟兄姊妹在一周的時間裏思考,如果我是牧師,我們怎麼釋放這樣的資訊呢?這樣無形中,讓弟兄姊妹有更多屬靈的幫助。當然,此方法只適合有心追求的弟兄姊妹。

 

在本書中,我不太認同的一句話是:假如基督教信仰無法在我家中發生作用,那麼它就一無用處,等於零。這句話太注重聖經的實效主義,而有時候聖經的功效是慢慢發生果效的,需要基督徒的生命上的沉澱。

 

應用部分:

 

 

本書中所應用的部分太多太多,不多例舉。我認為對我幫助最大的應該是如下三個原則:

 

1.     維持一項持續不斷的研究及閱讀計畫

2.     報名參加持續的教育課程

3.     認識你的學生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在信仰方面的教學。作為教師必須持久的閱讀聖經及其他屬靈書報,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參加神學院或者培靈會的持續的教育課程,教師必須要對神的話語有渴慕的心。並且教師必須要對自我有一個不斷反省的心志,正如孔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最後我想說的是,本書思路清晰,文字簡單易讀,例證活潑真實。真是一本在今後教學生活中可一讀再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