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治療法

20/11/2008 23:50

 

(一)引言

 

現實治療法是由威廉葛拉瑟發展而出現的治療法理論,此理論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人對自己的行為和人生上負責任。葛氏否定了精神病這個觀念。其認為,所謂的精神類疾病均是個人對其行為上的不負責任的表現。葛氏認為古典精神(指精神學派)與現代不相符,特別是在二〇世紀六十年代期間,他逐漸深深體驗到所接受的教導(依佛洛依德模式)與其實際的成功經驗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1],有介於此,他開始發展與佛洛依德不同的精神治療法理論。經過多年的發展,葛氏已經創立控制理論及現實治療法等學會,本文將精簡介紹此治療法,並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給予評論。

 

(二)論述主體

 

協助當事人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滿足其隸屬、權利、自由、玩樂等需求,是現實治療法的總目標。[2]現實治療法理論能有效的幫助當事人達到“自我認同的”目標。在葛氏看來,人要改變自己的行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到底我們要改變那些行為。[3]此法是一種行動治療法,它要當事人去瞭解並接受現在的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之後,訂立一個能夠讓自己改善且進步的方向,並以自身的行動去改變現況。

 

A.    學術理論
葛氏所提出的控制理念是:人類行為有其目的,而這些行為源自個人之內在,而非外在環境的力量。[4]控制理論可以很形象的對行為作清晰的解釋,人的行為綜合可以比喻為四個汽車輪子,前兩個輪子可以定義為‘行動’、‘思考’,這兩個要素尤為重要,因為其決定了車子的所行使的方向。後兩個輪子可定義為‘感覺’及‘生理反映’。所以,他認為人所作的行為是為填補內心的空洞, 控制內心世界。控制理論是現實治療法的概念性理論基礎,也為現實治療法提供了概念性的架構。[5]

 

B.    治療特徵

正如上文提到,葛氏之所以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有精神疾病﹐是因為患者沒有面對現實、負責任的態度。現實中做的與想的不一樣, 是因心中根本不那樣想。所以他極力推廣成功認同的概念並培養當事人積極的嗜好。

成功認同的概念,對於瞭解現實治療法頗為重要。持有成功認同的人,視自己是個能夠給予愛與接受愛的人,感覺到自己有力量,具有自我價值感,感覺到自己對別人的重要,並能夠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以各種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6]

在成功認同的概念下,葛氏發展出了積極的嗜好的概念,他給予了兩種建議:跑步於冥想。筆者認為,積極的嗜好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因人而意,可根據當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信仰立場等多方面由當事人自己綜合考量。

 

強調責任是現實治療法的主要理論,此理論對責任的定義為:“凡為滿足個人需求,但不妨礙他人滿足其需求的行為謂之責任。[7]

 

負責的人會對其行為、社會角色等多方面綜合考量,明白其個人的角色與個人的需求是什麼,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並在此基礎之上經過思考對個人的行動擬定計劃,這也是葛氏所提出的輔導人員與受導者之間的治療關係所應進行的第一步。

 

C.    諮商技巧

在此,現實治療學者眼中,指定計劃和實行計畫是很基本的活動。[8] 這也是咨商過程中的教導階段,但計畫的根本目的是讓當事人能夠體驗到成功的經驗,並且輔導人員要提醒當事人要對自身的計畫負責並承諾實行,這就關乎到計畫的可行性。伍而伯丁以‘SAMIC3, 來指出一份良好計畫書的要求,即簡單、能完成、能衡量結果、能立即進行、投入、當事人能控制、許下執行的承諾,以及能持續執行。[9]

 

執行計畫之後,現實治療學者提出了委身之概念,值得提醒的是,在眾多輔導學派裏,只有此種學派提出了這種概念。現實治療派學者強調,當事人一定要為自己所指定的計畫做一徹底的委身,以便將計畫始終如一的貫徹在自我的生活之中。這種委身的概念是否與基督教委身的概念完全類似,筆者認為兩者之間關聯並不大,但是能在輔導學的系統中出現委身觀念是值得商榷的事。

 

現實治療派的輔導員不接受任何沒有完成計畫的藉口,其本身也是讓當事人對自身負責的一個輔導過程。如果當事人不能完全的履行其所指定的計畫,輔導人員將會對計畫另行訂制,但不會對當事人用任何規條或刑罰來迫使受導者委身,因為現實治療派的學者不相信外在的壓力是有效的。[10]

D. 引導改變歷程:

葛氏認為,人們改變的歷程有兩個必要條件:其一,知道自己目前的行為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其二,認定自己可以做其他行為的選擇,而此等行為較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11]

葛氏提出W D E P 系統來說明現實治療法實務中的主要做法:

W D E P 系統 => 強調目前行為。

W -> 慾望

D -> 目前方向或行為

E -> 評估

P -> 規劃與承諾

 

(三)結論

綜上所訴,我們可以簡要分析一下現實治療法的主要優缺點:

 

 

A. 優點:

1. 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問題。

2. 能處理意識內的問題。

B. 缺點:

1. 未能適當處理潛意識問題, 過去的歷史事件。

2. 有強烈想要別人做決定的傾向, 案主無法自主。  

現實治療法否定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反對佛洛德的醫療模式。此法還強調個人負責任的態度。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費”現實治療法鼓勵當事人擬定計劃來滿足需求與目標。在輔導過程中重點培養當事人的成功認同與積極的嗜好,是利用積極的方法使當事人沉浸在成功者氛圍中,從而擺脫負面情緒對個人的影響,以達到輔導的果效之目的。

 

(四)參考書目

 

1.    Gerald Corey 著,《咨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李茂興譯,臺北:揚智文化,二版)

2.    林孟平著,《輔導與心理治療》(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4年7月)



[1]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28

[2]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37

[3] 林孟平著,《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4年7月)页161 

[4]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32

[5]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35

[6]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35

[7]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36

[8] 林孟平著,《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4年7月)页163

[9]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47

[10]林孟平著,《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4年7月)页165

[11] Gerald Corey 著,李茂兴翻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文化,二版)页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