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老闆可別跟!
用「好壞」來判斷老闆值不值得追隨,未必是個好指標,因為「壞」老闆的另一面,可能是「好老師」。然而跟錯老闆,確實會大大影響工作情緒跟前途,這裡整理出5種類性的主管,短暫共事無妨,但不建議長久合作。
1. 疑神疑鬼
明明忠心耿耿,老闆卻常懷疑你與客戶私相授受?忙著加班,主管卻先想到你捅了大漏子,正在補救?如果這是你的煩惱,那麼你可能碰到了多疑型的主管。
《跟對人?找貴人》作者林凌一表示,多疑型主管有兩種典型行為:第1,錯誤地指責別人的看法;第2,不恰當地理解別人的行為。
這類型的主管腦中所想的真實,和客觀世界中的真實往往不一樣,因此其他人很難預料或解釋他們的行為和態度。所以他們的親密朋友或同事通常很少,因為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跟他相處,也避免與他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由於這類主管總是猜測、懷疑你的動機和行為,也經常不真實的認為自己與他人有衝突,你會常常需要為自己辯護。久而久之,容易對工作產生厭煩,甚至降低你想做事的企圖心。
2. 自命不凡
如果你常看到這個情景:你的上司前一秒把你罵得狗血淋頭、豬狗不如;下一秒卻巧言令色地對著他的主管鞠躬哈腰,這也是種警訊。
林凌一認為,這類型的主管通常認為自己非常重要,所以對別人總是採取「上對下」的態度。的確,他在工作上頗為能幹,使他很容易就把其他人視為糞土。
傲慢型的主管不太容易接受創新,因為他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正確,除非他自己就是發想者。以他「自我中心」的處事態度,在他手下做事,通常挫折感也很重,最終將削弱對自己工作表現的信心。
3. 能力不夠
這類型主管在工作上不是成效不彰,就是花費太多時間空轉。他對自己的無能視而不見,而且對任何影射自己缺陷的批評高度敏感。
無能的主管對於自己無能行為的防禦方式就是「找藉口」。林凌一舉例,若調查部門主管老是對部屬依指示擬出的問卷不滿,或許問題不是出在下屬能力,而是他自己缺乏必備的知識,無法事先清楚表明要求。這種情況下,若你的能力很強,容易被無能型上司視為威脅,變成往上發展的阻礙。
「如果主管無法使你在智慧、經驗、組織地位上有所成長,就該考慮離開,」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亞太區企業與併購諮詢業務負責人周淑媛提醒。
4. 嫉賢妒能
這類主管往往很有能力,卻心胸過於狹窄,聽不進去下屬的意見。當然,前提是你要先搞清楚自己是否已經「功高震主」,讓他不快,畢竟不是每個主管度量都很大;若癥結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就是這主管個性太善妒了。
《搞定魔鬼上司》作者肖恩?貝爾丁(Shaun Belding)表示,要對付這種「路障型」魔鬼上司,必須向他挑明你的目標和期望。
例如你的目標是做到區域的銷售經理,也很願意在該公司賣命,此時你可以問他:「我該做些什麼,才能達到這個目標?」讓他知道若要繼續倚重你,必須提供對等的提拔。而你努力的標的非常明確,絕不是取代他,而是成就他。
5. 共苦不同甘
你或許有這樣的經驗,分明是你想出的點子,卻被主管佔為己有,結果他不斷扶搖直上,你卻沒有跟著吃香喝辣,甚至還在原地踏步。
一個好的主管,需要給員工舞台,提供下屬資源、任務、訓練。鉅微管理顧問公司協理范淑婷指出,當上司給你這些挑戰,又不把成果攬在己身,並適時在人前稱讚你,出紕漏卻是他扛責任,才是一名值得跟隨的主管。
針對「共苦不同甘」的主管,建議你適時反映自己的想法。肖恩就直言,這類主管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下屬功勞據為己有,很大部份原因是沒人出聲,讓他覺得更理所當然。
你不妨對上司說:「老闆,我想知道,你會不會向上面提一提,這個專案我也有份?」只是,再三反映後,如果他依然故我,這種老闆不跟也罷,因為你再打拼,也不會有被看到的機會。
同場加映》向上管理「4他」心法
《Cheers》雜誌首度製作「與上司相處最困擾的問題——員工怨恨老闆指數大調查」,發現若滿分為5分,近8成員工對老闆的怨恨指數高達3分以上。
「主觀意識太強,聽不進我們的意見」、「指令不清,朝令夕改」則是員工「最痛恨」老闆項目前2名;也有近2成的員工痛恨老闆「老是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卻要下屬扛責任」。
至於跟老闆共事碰到最大的問題,最多人是「雙方溝通不良」、其次是「彼此關係難拿捏,不知是朋友還是敵人」,以及「老闆EQ低,常常破口大罵」。
顯見老闆與員工之間,彷彿永遠隔著一道無形的心牆。而大環境愈是不景氣,主管跟部屬間,愈是容易劍拔弩張,讓很多人工作時的痛苦雪上加霜。分析起來,最大的原因有二:
首先,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大多數主管都在一夕之間背負從未經歷的龐大壓力,焦慮感更深。
就像是身陷滾燙的壓力鍋中,當內部和外在環境同時加壓,所有小問題被放大檢視時,若互信基礎不夠穩固,就會加深彼此的猜忌,甚至產生交相指責、互推責任等失控的行為和現象。
除了大環境因素,世代差異則是另一項催化劑。傳統觀念總認為老闆代表權威,員工對上只有主從關係,不敢忤逆,言聽計從。作部屬的,頂多將對老闆的不滿,化為私底下隱形的矛盾。
隨著六、七年級進入職場,重視自我表達的世代特質,讓原本只存在內心的情緒動輒浮上檯面,就更容易擦槍走火,演變成衝突。
不管是進一步求積極升遷,或是退一步只要工作順遂、生活快樂,「向上管理」都是這個時代的顯學,如同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的:「你不必去喜歡你的主管,也不必去恨他;然而卻必須管理他,他才會成為你達成目標的資源。」懂得向上管理,就是管理未來。
中國歷史上最善於「向上管理」的例子之一,莫過於唐太宗和魏徵這一對著名的君臣。
一個以直言進諫著稱,一個以虛懷納諫出名,魏徵輔佐太宗17年,共同締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曾感慨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主從之間,不是只有對立的選項,只要懂得向上管理的智慧和奧妙,老闆也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讓老闆挺你,其實沒那麼難!
「放下」的智慧:李瑞華傳授「4他」心法
聖嚴法師曾提出面對困境時,要運用「四它」的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是做人的觀念,非常棒的智慧,運用在「向上管理」也很適當。
1.要面對他:很多人不願面對自己的老闆,覺得他很討厭,不願去做向上管理。
2.要接受他:把向上管理當成是你的責任,接受對方是你的老闆。
3.要處理他:當你願意接受,就不會去挑剔,就會去處理他。
4.要放下他:人生不是完美的,很多事情都做了,還是無法改變,就要放下他。
換句話說,要有一種包容的心,不要期待老闆是一個完美的人,就像你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部屬一樣。
除此之外,「放下他」還有一層意義是,你要想清楚,如果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你就要放下他,不要枉費心機。
難得糊塗,也是管理哲學
很多人不願面對老闆,一直躲避,怪東怪西怪別人。或是酸葡萄心理,在背後批評哪個同事整天巴著老闆,心想:「對啊,他在老闆面前是紅人嘛!」
問題是,他是紅人,你不是,你要不要負責?很多人不會這樣想,覺得自己才應該是紅人,沒想過自己做了什麼?或者他是紅人,他做了什麼?
同事靠上去跟老闆說話,有錯嗎?老闆經常給他更多的時間,有錯嗎?是不是就是因為他得到老闆的信任,所以給他更多的時間、更多資源?
如果老闆不理解你現在在做什麼、想什麼,他怎麼可能給你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資源?
所以真正做到「面對他」、「接受他」很難,沒有這兩個前提,去處理是沒有用的。
最後,「放下他」很重要。有些事只能接受,那就不要雞蛋裡挑骨頭,該挑的時候要挑,不該挑時,看到骨頭也當做沒看到。
這就是所謂「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也難;能夠聰明又糊塗,更難。